張平宜筆下的樂生
[ 記者胡雅涵 / 特寫 ] 1998年,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張平宜受一位奧地利神父再三請託,接觸一個她毫無興趣的議題--樂生療養院。沒想到幾經轉折,她為探究台灣麻風史進行深入調查報導時,讓長年被隔離於樂生療養院麻風病患的生活史,得以浮現,也顛覆一般人對麻風病的迷思與誤解。

位於新莊迴龍的樂生療養院,佔地三十公頃,曾經收容近千位麻風病患。張平宜第一次進入樂生時,心情沉重。她見到院裡盡是飽受「麻風桿菌」無情侵蝕的悽慘老人,因為麻風桿菌損壞他們的末梢神經,日復一日的磨損身上所有器官,迫使他們原本應有的璀璨人生漸趨凋零。後來,她重返樂生深入審視院民不畏艱苦,勇敢與病魔搏鬥,撼動出令人驚奇的生命奇蹟,她見證了這段歷史,也為他們記錄下許多珍貴的回憶。

張平宜感慨的說:「因為這次緣分,讓我認識很多朋友,因為他們的故事,讓我頓悟人生。」長達兩年的採訪期間,她每天都出現在樂生療養院;她伸出溫暖的手,去關懷、接納這些被社會所遺棄的病友,因為她真切的心,漸漸使得他們卸下心防,願意與她分享一段段酸甜苦辣的心路歷程。

「樂生,猶如一個小型社會,病患來自大江南北,擁有自己的診所、監獄甚至是生活必須的菜市場。」張平宜直接舉例說,像樂生菜市場的豬肉攤私宰盛行、價錢便宜,其中有位「殺豬伯」曾經被民眾檢舉出售不合法豬肉而被告,最終以當時社會對麻風病患的不仁道待遇為由而無罪釋放;後來「殺豬伯」天真的認為只是因為他所販賣的豬肉上,未蓋上檢查合格的標章才會遭約談,便異想天開用地瓜刻了私章,蓋在自己所飼養的豬隻上,渾然不知已觸法,於是「殺豬伯」因偽造文書被判刑入獄。

談起樂生病友,張平宜總是帶著一種真摯的眼神,不難看出她對樂生療養院有著深厚的情感。她感觸良深的說:「以前因為療養院不能接受病患所生下的孩童,所以當他們生下小孩,院方就會迫使他們與親身骨肉分開,以降低罹病機會。」直到小孩長大後,院方才定期舉辦「見面會」,讓麻風病友坐在台下,而他們的親身骨肉站在舞台上,而身為父母的病友,只能遠遠的看小孩。

台灣從1936年開始出現麻風病的相關資訊後,鮮少有人真正的去報導關切過這個議題。2004年,張平宜撰寫「悲歡樂生」一書,記錄樂生療養院的歷史,讓麻風病患重從新獲得大眾關懷、包容的機會,導正大眾對麻風病的錯誤認知。她真心期許有一天民眾能解除對麻風病的恐懼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la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